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九十四章刘备遇乡人(二)

见人都来了,刘备先挑要紧的问,问谁家有下蛋鸡鸭,百文一只。

这个价相当高了。

然而,问了一圈。

没得下蛋鸡鸭。

年景不好,当粮食都怎么够吃的时候,家禽家畜肯定是最先被吃了的。

下蛋鸡鸭,没有。

又没帮李孟羲办成事,刘备有些失望。

虽然说李家村不大,但能维持起一个村子正常生存生产,各类物资和工具虽然不多,但是不缺的。

针线,刘备买到了。

两长一短的三根针,并一小轱辘被缠在树枝上的细麻线。刘备给人二十文钱。

剪刀给人五十文。

锥子,也是妇人们的生产工具,用来纳鞋底,男人们也能用锥子穿箩筐。

两个锥子,刘备给人六十文。

钱肯定是给高了的。

随后,锛子一把。锯子两把。

刨子一柄,小凿子两根。

还有麻布好几匹,皆不成整匹。

算是意外之喜的是,李孟羲心心念念的墨块,刘备收到了一块墨。

别的还有一坛也不知好坏的酒。

跟老人来的时候,刘备见老人背着的竹篓编的挺好,用四十文的高价,把老人的竹篓也买走了。

篓子在军中有何用,刘备很清楚,一个是用来盛物,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,关羽部的战兵需要一些帮着带东西的架子和篓子,李孟羲称之为携行具的东西。

刘备拿着竹篓看了又看,携行具所需的篓子要装被褥,比这要大,这竹篓小了点。

刘备清楚的记得,跟李孟羲聊的时候,李孟羲提到每日能编出的树条篓数量有限,原因是受限于材料,找不到多少适合编篓的树枝,如果有竹子,竹子破成条,又薄又轻的,编的篓会又轻又好。

这里有竹篓,那就说明,李家村方圆不远,有竹林。

刘备于是问老族长,问村附近,是否是有竹林。

老人说,不远,就在五六里外。

一听竹林离这里五六里,刘备就犹豫了。

太远了,又不可能把民夫拉过来去再跑五六里去砍竹子,游骑已经离队很远了,要是再把民夫拉过来,就严重影响行军。

老人看刘备是想要竹子,很热情的说带刘备去找竹子。

刘备嫌远,不愿意去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