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九十章给多了不是

李孟羲见到了织机,同样见到了织机上一块书本宽,手臂长的一段麻布。

李孟羲好奇的用手去摸了摸麻布,给李孟羲的感觉,很粗糙,而且很硬,李孟羲想起,这一小段灰黄颜色的麻布,跟前世见过的那些麻袋一样的颜色,不过纹理比麻袋稍密。

粗麻布织出来是用来做携行具的背带用的,李孟羲想了一下,之前想好的技术指标是什么来着。

好像是背带要做的宽一点,以此来降低对肩膀的压力,当时记下的背带宽度,应该是三指宽就足够了,细了话,不能很好的降低肩膀的压力,再宽了话,背重物时背带对肩膀的压力就又不够了,容易往两边滑。

所以,三指宽的背带,正好。

既然背带是三尺宽,李孟羲并起手指在织机上量了量,已织好的书本宽的麻布,宽度正好够裁五条背带。

而一件携行具,背带需要多长,李孟羲一时并不清楚,只有麻布织好之后,开始往携行具上缝的时候,才能顺便试试多长的长度才算合适。

不知织布的效率怎么样,李孟羲于是问柳氏,织机既然已经做好,一日可织出布匹多长?

柳氏想了想,答到,“两日可织一匹。”

这不就答非所问了,李孟羲问一日织布多长,柳氏说两日可织一匹。

可能又涉及到李孟羲常识不及之处了,可能匹这个时代不仅是量,次,还代表着具体的数量,一匹布在一定的地域内,有约定俗成的大致长短。

说一匹布,大致同时等同就是说多少长度的布。

李孟羲有心再问下,一匹布是多长,但眼下,不便再多耽搁时间。

说起织布效率,李孟羲想起初中抑或是高中学过的一篇课文,《孔雀东南飞》,里边有说到女主人公勤劳能干,说其“三日断五匹。”也就是,三日能织出五匹布来。

虽然,可能有夸张修饰的成分,但大约也能反应出原始织机的织布效率,说三日断五匹,肯定是有现实根据的,不然,咋不说三日断十匹呢?三日断百匹呢?是吧。

夸张修辞也得遵守基本法。

所以,织机的织布效率,大致比三日断五匹低一些,但至于低上太多。

所以,柳氏说两日可织一匹布,应该没有夸大。

一匹布,怎么也得四五米的吧,李孟羲心想,又不是做生意和其他东西,做背带,一米长的背带就很长很长了。

哪怕一个携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