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四十七章“火”

兵法是实用的最终结果,从实战中是如何总结和推演出阵略的过程,是理论过程。

可惜,尽观兵书,兵家先贤著立兵书之时,未有一人会想到去教后人如何思考,如何自己去推演兵法阵略。

可能是受制于物质基础,竹简记录的文字量太有限,只能选最重要的成果记录下来;也可能,是兵家先贤,未能想到,思维方式会是比兵法更珍贵的东西。

时常,李孟羲想起自春秋至今,诞生了无数杰出的兵法家,只见其兵法著世,未知其思维智慧,想及种种,李孟羲时常觉得可惜。

幸好,他李孟羲来到了汉末,意识到了兵法传承中存在的问题,并且,李孟羲初学阵略之时,为了弄清锥阵为什么长于破阵,李孟羲从头推演,把锥阵推论了一遍,最终得出的结论是,锥阵是坚固了人力集中和人力投放速度两个因素的最优解。

李孟羲对军阵的推演,做的是历代兵法家一样的事。

不同的是,李孟羲日后若要写兵法遗馈后世,一定会把推论过程,写的要多详细有多详细,写他个十几页不带停的。而后,最后的结论,不管是策略也好,军阵成果也好,只写寥寥一两页收尾。

比把鱼留给后人更有意义的是,把钓鱼方法,一并交给后人。

事情商谈完毕,李孟羲站了起来,踢腾着发麻的腿脚。

在刘备和李孟羲谈事事的这段时间,行军队伍跑的又没影了。

李孟羲不是没想过边行边谈,可不管是在马上,还是在车上,都很颠簸,安静不下来,还怎么沉下心来思考。

“玄德公,那我回去,先把各营的旗帜做出来。”

“好!有劳孟羲了。”

然后,两人去追行军队伍去了,好久才追到。

——

做旗帜,需要长木杆,最好木杆上还略经过改造,能挂上旗子。

李孟羲早想到旗子有关的技术细节了,旗子最好的展示效果,是有风的时候,旗面被风完全吹开,旗面舒展,好看又显眼。

这是软旗,有风的时候旗面能舒展,要是没风,旗面就耷拉着,特别是打着仗呢,要是突然下雨了,旗子被雨一淋,就彻底没办法展开了。

所以李孟羲想到的是硬旗。

硬旗在汉军军备里也有,就是不知汉军正轨军用软旗和硬旗都用在什么地方。

汉军军制如何,李孟羲还不怎么了解,李孟羲决定,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