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83章 见兰

那陈旧却完好的笔记,写满了澄心的一生。

“六月六日,初晴时雨。下山化缘归途中,于山间草棚避雨,遇樵人猎户,相谈甚欢。叹民生多艰,化缘所得赤豆煮而分食。檐前滴水,花草共沐。风雨一庐,佛在人间。”

“八月初九,久旱无雨。水井干,稻禾绝,农人上山求水。携僧众以竹筒搭水渠,引升龙潭水下山,解山民燃眉之急。有僧人吝惜潭水,吾驳之。法雨之泽,岂在一寺之中?”

“十月十五,山民有急疾,入寺求助。以香油钱十五贯施之,发愿食野豆一年为其祈福。体肤之苦,灵台之拂。”

……

在陆景文雅精确的翻译下,一位全心向佛的高僧形象跃然纸上。

闻茵、济严静静听着,无人发话。

在笔记的后半本,似乎越来越艰涩。

写下这些艰涩笔记时,澄心应该有三十岁了。

“七月初一,独行山中。见兰,问起空性如何,答曰缘起性空,应无所住。云随心起,夏与溪长。”

陆景读到这一段时,微微怔了怔。

“行之,怎么了?这一段有什么异样么?”闻茵问。

听起来,似乎只是某日在山中独行的经历和感受。

陆景微微皱起眉头,继续往下读。

“七月初七,空山雨后,遇兰。同行,问缘。答曰,缘是你我,是芸芸之中一回眸。阴阴夏木,啾啾黄鹂。”

陆景读罢,又皱了皱眉。

闻茵看向陆景,她也好似心有所感。

又往下读。

“枯坐,悟禅。夜半听风,昼眠听雨。悟得月如何缺,天如何老。”

陆景沉沉叹了一口气。

闻茵问:“到底怎么了?别打诳语了。”

陆景道:“以我凡人之心揣度,澄心大师此时恐怕是动了情。”

“这怎么可能!澄心大师三十岁时就已经大彻大悟,怎么可能动凡心!”济严严词反驳。

闻茵不理会济严,直接问陆景:“行之的理由是什么?”

陆景却低头看着那本梵文笔记,沉默不语。

山间的风从窗户吹了进来,凉凉的,带着青草的芬芳。

闻茵觉得这风十分熟悉,恍然忆起,当初她和他一前一后走在楚山之中,也吹过这样的风。

是相似的风吹动的心间微澜么?所以,他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